Search


《純粹大武山》
—99種看見的方法⑺—

看起來像夏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純粹大武山》
—99種看見的方法⑺—

看起來像夏日海邊的開心觀光客吧?

不要相信「看起來像」什麼。它就不是。

到枋寮魚塭,看午仔魚養殖——就是「一夜干」,遠遠看見中盤帶了漁工在另一個魚塭捕撈鯧魚。

走魚塭和魚塭間的土堤,過去看。

然後每事問。

「幾個漁工下水?」

「五個。」

「撈上多少?」

「一千斤。」

「花多少時間完成?」

「一個多小時。」

「工資多少?」

「3900。」

「五個人分?」

「對。」

「由誰支付工資,養魚方還是中盤?」

「養魚方。」

「然後他們再去下一個魚塭?」

「對。」

「養魚方」青農,不,應該說「青漁」,是回鄉創業的年輕人,無奈地說,「制度卡死,創業幾乎不可能。」

因為,魚塭太貴,一分地大概要一百五十萬,哪個年輕人買得起。於是租別人的魚塭養魚,可是「養殖登記證」是給地主的,不是給真正養魚的人,而沒有「養登」,什麼都做不成。

同時,消費者還「迷戀」海裡捕到的所謂「活魚」,不知道海資源早已瀕臨枯竭,養殖魚才是未來。

漁工在水裡撈捕蹦跳的鯧魚,卻抓到兩隻巴掌大的草蝦,遞給我....

記帳的養殖青漁,泡水的中年漁工,都是海風海水、烈日暴雨的辛苦兒女。生活,不是用說的,是用身體的每一寸去幹的。

他們的臉很黑,牙齒很白。

回鄉青漁坦率地說:「選擇了這條路,也結不了婚,因為——到哪裡去找願意過這樣生活的勇敢女子?」

1)失落十年的水產養殖王國如何再起?
https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104163/
2)台灣養殖漁業面臨價崩危機 :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blogTopic.action?id=601&nid=11477
3)搶救農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8865901527973/posts/2393116520769555?sfns=mo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在這裏大家和龍應台共享訊息、發現和想法。但是與主題無關或不理性的言論,請容版主保留移除的權利。謝謝。
View all posts